快穿大明:我在国子监当博士畅销书目精彩章节
此言一出,立时引发其余几人的兴趣。
他们大多学识有限,却精于逢迎之道,在这样关键的时刻,自然想寻找一些投机取巧的法门。
其中一人眼睛一亮,含笑透露:“据说主考官是刘三吾刘大人,他将主持这次科举考试。”
“此外……”
“另一位监考官则是白信韬,遗憾的是,鄙人并不认识这两位大人,否则倒是可以为大家提供些便利。”
古往今来,金银财宝可打动冥顽,权力高位可震撼乾坤。
他们无不渴望得到某些通融,以便在通往青云直上的仕途路上抢占先机。
众多读书人纷纷热议着关于监考官的话题。
突然,一名姓李的考生听见了他们的讨论,不禁朗声大笑起来,引来了周围数人的好奇与询问。
“李兄,何故忽然发笑?”
“李兄,是什么让你如此欢欣,能否与我们分享一二?”
被唤作李兄的青年在众人瞩目下微微一笑,继而娓娓道来:“其实,主考官刘三吾与家父曾是挚友。”
他略显神秘地表示,“临行前,家父特意叮嘱我抵达京城后务必去拜会刘大人。”
显然,他的话语暗示着他拥有与主考官建立联系的优势。
说完之后,他的笑容更加自信,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周围的同伴听闻此事,表情纷纷流露出惊讶之色。
其中一人显得尤为激动,语气急促地问:“这么说,李兄有机会接近刘大人,那你的仕途肯定畅通无阻了!”
“哎呀,李兄,没想到你有这样的深厚背景,真是让我们眼界大开啊!”
“李兄,将来如果你飞黄腾达,可别忘了我们这些兄弟啊!”
“没错,李兄,别忘了提携一下我们这些小兄弟。”
先前发言的那人雄心勃勃地补充道,“在我看来,以李兄这般出众的才学,此次科举夺魁、进而面见圣上,不过是早晚的事。”
面对周围人的赞美与期待,李姓考生的笑容更为灿烂。
原来,他在离家之前,其父早已为此做了周全安排,此番入京,实质上只需顺理成章行事即可。
对于夺得状元的宏愿,他志在必得。
他稳稳地看向众人,神情沉静,许下承诺:“诸位请放心,我定不会忘记大家,到那时,你们也能共享这份荣耀富贵。”
此刻的他展现出一种领袖气质,豪情万丈。
其他人自然不愿错过攀附的机会,纷纷迎合附和。
他们明白,在这样的局势下,能够找到有力的依靠,无疑意味着未来仕途有望一片光明。
正当一部分人还在废寝忘食地苦读时,有些人已然选择寻求捷径。
然而,这条捷径并非人人都能涉足。
角落里的沈飞悄然倾听,眼神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
他知道,历史的巨轮正在按部就班地推进,这场大明王朝史无前例的恩科考试即将拉开序幕,而在繁华的背后,一场腥风血雨正在奉天殿上酝酿。
由于大批监考官贪污受贿,严重舞弊,原本公正的科举考试最终演变为一场大规模的丑闻案件,无数人的命运因此断送。
沈飞对此感到困惑不解,这些官员竟敢在洪武皇帝眼皮底下做出如此胆大妄为之事,也许是巨大的利益诱惑让他们甘冒奇险。
沈飞的目光在周围人中流转,发现大部分是来自南方的学子,而北方的学子屈指可数。
这一切正如他记忆中的历史轨迹般发展,这并非偶然,而是某种必然。
他深知,一场关乎科举命运的大戏即将上演,而自己也将身处其中,见证这段动荡的历史篇章。
大量聚集的学子几乎全部来自南方地区,而对于少数意图与南方同窗竞争并脱颖而出的北方学子而言,实现这一目标犹如空中楼阁般的遥不可及。
尤其考虑到科举考试中弥漫的贿赂舞弊风气,北方学子想要金榜题名真可谓难于登天。
后来,当朱元璋得知登科及第者清一色为南方人士时,他勃然大怒,心中愤慨不已,难道偌大一个大明疆域,仅凭南方人就能撑起整个朝廷?
这件涉及广泛的问题使得众多官员牵连其中,最终在奉天殿上引发了严重的政治清洗,血溅朝堂,哀鸿遍野。
与此同时,在应天城内,莘莘学子们紧张备战科举;而在城外,徐达将军则统率着一支庞大的军队准备出征。
这支队伍所向披靡,仿佛誓要一举将元朝势力彻底荡平。
这次北伐的目标直指燕云十六州的收复,对于久经沙场的徐达而言,这是一项志在必得的任务。
十五万大军气势磅礴,威武前行,徐达身披帅袍,浑身散发出冷峻而坚韧的铁血气息。
忆往昔,徐达自跟随洪武皇帝朱元璋在亳州起义以来,历经战火洗礼,一路攀升至大明军中统帅的地位。
岁月荏苒,他从尸山血海中拼杀而出,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徐达坚信此次挥师北伐,必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摧毁元廷残余势力。
就在大军行进途中,徐达果断示意部队停下,前方一位侦察兵疾驰而来,单膝跪地禀报道:“徐帅!”
徐达眺望远方,目光深沉,询问道:“距虎狼山还有多远路程?”
侦察兵再度抱拳答道:“过了前方那座高山,再行十里便到达虎狼山脚下。”
徐达点头回应,对这片区域的地貌他了如指掌,但鉴于此刻天色渐晚,若执意驱使大军继续前进,恐有诸多未知变故。
于是徐达微阖双眼,仰视苍穹,下令道:“传令下去,大军抵达虎狼山后立刻就地安营扎寨。”
军中将帅一言既出,犹如九鼎之重,士兵们唯有严格遵从,否则面临的将是军法无情。
十五万兵马浩浩荡荡,马蹄踏地,掀起漫天尘土,仿佛要将大地震裂,军中将士个个杀气腾腾。
随着夜幕降临,大军终于抵达虎狼山下,依照徐达指示,官兵们迅速搭建起了各自的营地。
徐达目光炯炯,凝视着眼前的景象,心头涌动着万千思绪。
他昔日只是一名不起眼的小兵,凭借赫赫战功逐渐晋升为千户,未曾料到如今能指挥着十五万大军。
……
那些年的累累战功铸就了他的无比自信,徐达坚信麾下的正义之师所向无敌,无论进攻何处,必定攻克,战斗无不利。
想起沈飞这个曾对他战术提出建议的小官,徐达禁不住发出一声冷笑,心中暗道:“哼!小小官职也敢对我这位统帅指指点点,实在荒唐至极!”
在他看来,自己的军事才能和战绩绝非他人可以轻易置喙,他徐达不是会被随便一句话吓倒的人。
夜幕悄然降临时分,营帐内的篝火悠然燃起,徐达身着华贵的帅服稳坐主位,身边围绕着的尽是当今军中的精英将领。
此次出征的阵容堪称奢华,其中不乏经历过生死考验、浴血奋战的大将,他们的战斗力不容小觑。
在这支豪华阵营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名声在外的蓝玉将军。
回溯至朱元璋与陈友谅争霸天下的时期,陈友谅凭借百万雄师傲视天下,其气势恢宏,扬言首战决定终局,欲以一役定乾坤,然而命运并未垂青于他。
当陈友谅倾巢出动围攻洪都之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顽强抵抗,即便亲临战场也无法撼动城池,正是这场旷日持久的战役,极大地削弱了陈友谅军队的斗志。
力保洪都不失的关键人物,正是蓝玉。
因其英勇表现,蓝玉被誉为“悍将”,足以证明他在战场上惊人的战斗力。
此时,身披战袍的蓝玉走近徐达,坚定地宣告:“徐帅,此番北伐必能将元庭彻底击败,我军必将在短期内凯旋归来。”
徐达闻此豪言壮语,不由得朗声大笑,认为取得全面胜利实乃囊中之物。
篝火跳跃的光影映衬得徐达刚毅而凌厉的脸庞更加鲜明,他看向蓝玉,话语掷地有声:“此番决战,必全胜班师!也让那小子见识见识,他的想法是多么的幼稚无知。”
这里所说的“小子”无疑是指沈飞。
徐达觉得正该借此机会让沈飞明白,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将岂容一个纸上谈兵的书生指手画脚。
蓝玉听到徐达的话语,亦跟着大笑起来,讽刺道:“那些只会笔墨文章的文官大多胆小怕死,真刀真枪的战场上还得看我们武官的!”
他接着嘲讽沈飞,认为沈飞不过是凭借口舌之利企图在北伐中分一杯羹,实属痴人说梦。
“哈哈!真是滑稽至极!”
蓝玉放肆的笑声充满张狂,深知战争是用生命去搏斗的残酷事实,而非文人所能理解。
徐达听罢同样发出大笑,内心认定沈飞此举纯属哗众取宠,令人贻笑大方。
蓝玉笑声未止,继续揶揄道:“说实话,我蓝玉当年血战洪都之际,那小子还不知道在哪玩泥巴呢,竟然也想来指导我们如何打仗!”
徐达赞同地点点头,冷哼一声回应:“哼!我原本还想借他来立威,可惜时间紧迫未能如愿,待我此番胜利归来,定要好好教训一下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
徐达在军中享有毋庸置疑的权威,任何违逆之举都将受到严惩。
他身边的这批骁勇将领无不是跟随他在生死边缘滚爬而出的铁血男儿,对于徐达所发表的观点,他们自是深表赞同并加以呼应。
“那种乳臭未干的小家伙,怎可与徐帅同日而语!”
“没错,等咱们回朝之后,非得好好教训他一顿不可!”
“确实如此,得让他明白世间还有‘敬畏’二字。”
面对这样的言论,蓝玉也响应大笑,豪迈地表明态度:“徐帅,您尽管放心,回程之际,我蓝玉定要亲手摘下那小子的项上人头,以此彰显武将之功勋远胜那些空谈误国的文官!”
同时,他也意有所指地说:“也让皇上看看,究竟是我们冲锋陷阵的武将更为实用,还是那些夸夸其谈的文臣更有价值。”
然而,随着蓝玉言语愈发激烈,徐达眉头微蹙,眼中掠过一抹冷冽之光。
虽然批评沈飞无可厚非,但若牵涉到皇上,则事态变得复杂起来。
徐达严厉地喝止蓝玉:“蓝玉!不得乱言!你先行退下!”
蓝玉被徐达突如其来的训斥弄得一愣,凝视徐达片刻后,终究还是选择离开。
其余武将见状,也各自回归了自己的营地。
与此同时,在庄重神圣的奉天殿上,皇家恩泽犹如春雨般普降大地。
各地英才纷至沓来进行科举考试,使得朝廷上下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都对此高度重视。
毕竟,除开恩科之外,这次科举不仅关乎选拔人才,更是在向天下昭示大明王朝统治的合法性。
一旦有任何闪失,恐遭天下百姓耻笑,进而可能引发社会动荡。
要知道,在古代,科举考试的公正与否关系重大,例如唐代曾有一名因科举受挫的考生黄巢,愤而起义,最终颠覆了大唐盛世。
因此,即使是看似平常的一场科举,背后却承载着重大的政治意义和社会稳定责任。
此刻,皇宫内外戒备森严,众多锦衣卫官员警觉站立,目光犀利,时刻准备应对任何可能出现的危机。
尤其是鉴于大量应试士子涌入京城,防范心怀恶意者趁机对皇帝不利显得尤为重要。
而在富丽堂皇的大殿内,朱元璋身着素净白袍,手中紧握一份详述科举考试安排的文案,正在逐字逐句审阅。
每当发现不尽满意之处,他便毫不犹豫地提起狼毫笔修订。
深知科举之事马虎不得,朱元璋对下属们草拟的计划并不完全信任,关键环节还需他亲自过问才安心。
稍作沉吟,朱元璋抬起头,朝着门外呼唤:“毛骧!”
随着这个名字脱口而出,一位身穿锦衣卫官服的男子立即快步踏入大殿,恭谨地抱拳答道:“臣毛骧在此候命!”
朱元璋轻松地扬了扬手,向身边的毛骧招唤道:“你过来,详细讲讲这科举安排背后的经手人是谁。”
毛骧一听,立刻回应:“陛下,此次科举考试是由刘三吾刘大人主持操办的,而这份细则则是内阁诸位大人共同议定的。”
毛骧深知伴君侧如伴猛虎的道理,只在被问及时回答,不多言一分,以免引来不必要的灾祸,特别是面对这位手段狠辣的君主。小说《快穿大明:我在国子监当博士》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章节目录
-
大明:我爹是朱元璋
王贵朱铭是《大明:我爹是朱元璋》中的主要人物,在这个故事中“狼多多”充分发挥想象,将每一个人物描绘的都很成功,而且故事精彩有创意,以下是内容概括:可和大明的千军万马相比,还是有些不够看。虽然朱铭没想夺大明的江山,但车里接壤着缅北,老挝,柬埔寨。再往西,更是东南亚,中亚,东欧……“上辈子都没出过国,这一世到处旅游一下不过分吧?”朱铭眼中憧憬无限,动力满满。于是……三日后,车里王府邸再添新眷!俞显得到消息时,正在喝茶,当场就喷了...
-
开局死牢被斩首?我以诗歌修儒道
楚凤歌李风眠是军事历史《开局死牢被斩首?我以诗歌修儒道》中的主要人物,梗概:许多人纷纷沉思了起来。望江楼二楼的雅间内,张云棠与杨谦正与一位女子对坐饮茶。在两位大儒对面的是一个身穿华美罗裙的女子,这女子约莫双十年华,雍容华贵,梳着时下最流行的发髻,斜插着一根熠熠生辉的金步摇。她拈起茶盏,浅呷一口,微微一笑,刹时间如昙花绽放,活色生香...
-
我在古代网购
军事历史《我在古代网购》目前已经全面完结,刘明李小柔之间的故事十分好看,作者“闲暇一语”创作的主要内容有:虽然还有一场诗词比赛,但是,不管结果怎么样,文德书院已经赢了2场了,就算输了,三局两胜,还是文德书院获胜。“文德书院已经赢了2场,不知道接下来的诗词比试,你们是否还要继续?”巨叶书院的学子纷纷看向叶夫子,只见叶夫子摇摇头。今天这场面,继续比下去也是自取其辱。刘明表现出来的才学,碾压了在场的学子...
-
抗日之碧血鹰翔
正在连载中的军事历史《抗日之碧血鹰翔》,热血十足!主人公分别是王进段明宇,由大神作者“最后一名”精心所写,故事精彩内容讲述的是:但是,飞机就不一样了,起飞后,最多三十分钟就可以抵达。刚刚飞过了缙云山,高飞便从后望镜里发现了位于他这个作战编队左后侧的杨英华中尉驾驶的战机脱离了队伍,他有些奇怪,正要以手势进行询问,忽得便又看到左后方的高空之中出现了几个黑点,那并非是他们机群的飞机,在这个方园范围之内,如果不是自己这方面的战机,那...
-
替身:开局扮演慈父?
阿列克谢斯大林是军事历史《替身:开局扮演慈父?》中涉及到的灵魂人物,二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看点十足,作者“茜栎”正在潜心更新后续情节中,梗概:”凌晨,我独自走进地下通讯中心,耳机里传来列宁格勒的呼吸声:“这里是冰上生命线指挥部!第37运输队抵达,损失0辆卡车!”接线员的声音带着哭腔,“司机们说,是斯大林的画像在车头,帮他们避开了所有冰裂。”我摸着通讯中心墙上的地图,拉多加湖的冰面被标成红色,像条流动的血脉。想起在捷尔任斯基工厂看见的场景:...
-
李坏何芊写的小说纨绔世子爷全文阅读
强烈推荐军事历史小说《纨绔世子爷》,是小编非常喜欢的一篇军事历史,代表人物分别是李坏何芊,作者“我的长枪依在”精心编著的一部言情作品,作品无广告版简介:“大人明察…察…”“明察秋毫!你这半吊子的学问就敢拿出来拍马屁,日后小心拍在马脚上!”何昭斥责道,遂又自言自语:“你可知我写的是谁的诗?这是那李长河的诗…”“啊!”武烈一脸不敢相信,眼睛瞪成铜铃。“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何昭一边念一边踱步:“光这一句也算经世之作,每次看都觉得妙不可言呐。你说这李......
-
纨绔世子爷番外
《纨绔世子爷》是作者“我的长枪依在”的又一代表作,书中内容围绕角色李坏何芊展开,其中精彩内容是:六七条船了。话虽如此何昭没太放在心上,毕竟他的职责不过接送生辰礼物,同时下文书准许这五百厢军入开元境内,从水路进开元城再到京都不过一小段路,出不了岔子。倒是这两日魏雨白每天来找他帮忙,之后又提出请他告知皇上,战后兵员稀缺,北方漠州铁矿需要早派兵丁增防。铁乃是能决定战事的重要资源,何昭觉得有理,照奏给皇上。结果魏雨白下午又来,这次是为请......